热熔型道路标线常见质量缺陷产生原因有哪些?

2022-03-24 20:32:31

浏览次数:2635

作者:admin

一、涂层表面污染

涂层表面污染,是道路标线不可避免的问题。一般来说,天气、施工等外在因素和热熔涂料材质等内在因素都将影响到涂层表面的污染程度。其中,天气情况、施工质量以及使用场所等影响因素对涂层表面污染的影响较大。作为热塑性热熔涂料,当气温过高时,涂层容易变软,表面的粘性将会增加,在容易粘污的条件下,将造成涂层表面被污染。特别是处于道路交叉、停靠等车辆起步、刹车、掉头频繁的地段。同时,热熔涂料材质热塑体,高温变软时表面变粘,粗糙度增加,光亮度将会相应的降低。

二、涂层变色

热熔涂料主要的构成为:颜料填料、树脂、添加剂、反光材料等, 作为有机物质的树脂、添加剂等,在受热裂解后引起涂料膜层变色是不可避免的,这对施工中加热温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预热的涂料过热和边部焦物混入也是涂层变色产生的一大原因。标线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直射的环境中,导致其颜色退变也是涂层变色主要原因。

三、夜间反光效果不理想

热熔涂料的夜间反光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涂料材质以及反光材料本身的质量性能因素,也包括施工设备和施工技能等因素,同时还受到环境条件及路况因素的作用,任何一个影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标线反光效果不良。

施工过程中,涂料的流动性和粘度都将影响到玻璃珠等反光物料的的散布和固着。涂料过硬,则会使得玻璃珠固着不稳,从而将出现玻璃珠易被车轮磨掉的后果。涂料过软,则玻璃珠被压入涂层,从而达不到玻璃珠的反光作用。同时,玻璃珠的质量也是反光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保管不善。导致玻璃珠受潮、下落不均或出现混入杂物等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反光效果。

在反光效果的研究中,道路标线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都将对标线的反光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若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施工,则会导致玻璃珠吹聚集于单侧,而影响整体的反光效果。如果施工是在旧标线和不够平整的路面上直接进行,则会造成涂层膜薄厚不均的情况,从而影响玻璃珠的固着状态,进而对道路标线的反光效果产生影响。

四、起皮脱落

质量缺陷是常见的施工问题,作为质量缺陷最严重的后果之一起皮脱落的危害不可小觑。它将直接导致标线失去标示功能,同时也将影响到道路环境的美化带。一般来说,引起起皮脱落的原因主要为涂料材质、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环境等方面产生的缺陷。

其中,断裂起皮的现象较为常见,其产生主要是由于热熔涂料为热塑体,经过冷却后呈刚性容易在断裂处出现起皮脱落的现象。同时,如果选择直接在旧标线上进行施工也容易产生起皮脱落的现象。主要原因为,旧标线一般涂膜本身的表面较为光滑,在施工条件掌握不足的情况下,出现起皮脱落的现象也是常见的。

同时,施工条件对其影响力也是比较大的。当出现施工时清扫不良以及路面干燥度不足、施工气温以及涂料自身温度过低都将直接影响到涂层的附着力,从而导致起皮脱落现象的产生。

五、裂纹

 热熔型道路标线的涂层出现裂纹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需要关注的。轻微的裂纹现象对标线质量一般不会有较为明显影响,但严重的裂纹和较大的龟裂现象,将引起标线质量、耐久性以及其附着力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微孔和起泡

道路标线出现微孔和起泡现象是较为常见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路面条件、施工性能、施工条件以及路面材质种类等。微泡即气体和挥发性物质受热膨胀后穿透涂膜所形成的产物,起泡则是膨胀气体未穿过涂层而形成的泡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路面的凹部以及其细孔中的水分、空气、涂剂在涂料高温的作用下出现膨胀或气化现象而产生的。

七、表面状态不良

表面状态不良也是道路标线出现质量缺陷的一大表现。出现表面状态不良的情况将会对涂层的标视效果、使用性能以及反光性能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道路标线表面状态不良需注意表现为出现表面纵向条纹、横向条纹和麻点。涂层纵向条纹是由于涂料材质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当出现流动性差,过烧固体混入涂料时,将会形成纵向条纹。涂层横向条纹则是由于路面不平导致的,其主要因素是涂料的粘度较大或者热裂解而引起涂料增稠从而形成横向条纹。涂层麻点则多见于涂料增稠以及涂料含水的情况中,涂料本身流动性不足加之路面凹孔的双重作用下就会形成涂层麻点的现象。

八、标线变形

在道路标线的使用过程中标线会逐渐的发生变化,变形现象的出现也较为普遍。常见有的标线变形主要为蛇行、皱纹和轮胎压印。这些变形的产生大多是由于路面变化引起的。沥青路面常见的为涂层蛇行和皱纹。当温度过高时,沥青发生软化现象,在车轮冲击力的作用下则会产生移位现象,从而使得标线产生蛇行现象。除此,涂料为热塑性物质,受高温也会发生软化,但较沥青软化点高,两者膨胀系数差异将导致产生皱纹现象。


相关推荐